近日,“溪有好物”安溪工藝臻品展、文創與安溪藤鐵工藝產業融合發展VIP沙龍在安溪藤鐵工藝創新發展研究院舉辦,共同探索安溪藤鐵產業發展之路,引領藤鐵產業實現從“工藝”到“創意”的能級提升。
開啟“文化鑰匙” 創造產業新價值
仿編織工藝燈具、中式風格梳妝臺、鐵藝燈具、銀制手提袋把手……在安溪藤鐵研究院沙龍區,集中展出安溪縣藤鐵工藝美術大師、名人的獲獎代表作、安溪文創新秀代表作,琳瑯滿目的藤鐵工藝作品全方位呈現了安溪藤鐵工藝產品的多樣性和工藝性。
溪有好物安溪工藝臻品展。林真真/攝
據悉,此次“溪有好物”安溪工藝臻品展是安溪藤鐵工藝產業的代表性活動,不僅展示了經典的藤鐵作品的獨特魅力,還呈現了創新的設計和技藝,激發人們對藤鐵工藝的興趣和認知。
傳統的藤鐵工藝具有它獨特的美感和實用性,但隨著時代的變遷和全球化的浪潮,消費者的需求也在不斷變化,藤鐵產業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設計創新成為了藤鐵產業發展的關鍵,通過設計創新,可以將新的元素和理念融入到藤鐵產品中,使其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和生活方式。
在展出作品的同時,安溪藤鐵工藝創新發展研究院連線國際創新專家,開展一次探索藤鐵產業發展的跨國對話。會中,設計師們提議安溪藤鐵工藝在產品的設計中可以注入更多現代元素,創造出更具時尚感和現代感的產品。
“這種融合傳統與現代的設計理念,使安溪藤鐵工藝在市場中煥發新的活力與魅力。”安溪藤鐵工藝創新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孫雪松介紹,該展覽活動促進了產業與設計之間的深入合作,持續吸納青年設計人才的參與,注入新的思維和創意,為安溪藤鐵工藝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希望通過常態化的展覽,讓安溪工藝臻品展成為觀眾了解和欣賞安溪藤鐵工藝的窗口。”孫雪松表示,接下來,他們將探索不同層次的創新突破,為藤鐵工藝注入時尚、現代與實用的元素,引領藤鐵產業實現從“工藝”到“創意”的能級提升。
碰撞思想火花 共謀藤鐵新發展
站在通往未來的岔路口,安溪藤鐵工藝如何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促進產業發展?在產品展示之余,安溪舉辦文創與安溪藤鐵工藝產業融合發展VIP沙龍活動,邀請安溪縣相關單位部門領導,安溪藤鐵工藝創新發展研究院負責人楊學太,上海懋圓合伙人李琴以及安溪藤鐵工藝界各位大師名人、企業家代表共同參與。
文創與安溪藤鐵工藝產業融合發展VIP沙龍活動。林真真/攝
沙龍上,與會嘉賓碰撞思想火花,凝聚藤鐵工藝發展智慧,通過探討文創對傳統工藝創新的重要性和合作機遇、安溪工藝與文創IP融合發展的結合點與突破口,共同為安溪藤鐵產業創新注入新動力。
青島博匯文創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魏樂圍繞“文創IP賦能產業創新”,從“文化價值、文化運用、產品運營”等角度作主題分享,魏樂認為,安溪藤鐵工藝傳統文化有著獨特的地位和意義,要深度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打造超級文化IP,提取文化核心和文化應用形態運用到產品創新設計上,賦予產品文化歷史價值,帶來一代又一代的傳承。
“安溪藤鐵文創的未來發展方向可總結為‘聚焦優勢,擁抱趨勢’。”上海懋圓合伙人李琴針對藤鐵文創也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將大師作品與現代工業、科技與商業聚集融合,讓大師們能夠更自信地創作,實現安溪‘文化自信’,綻放安溪藤鐵產業的獨特魅力。”
“給我的最大啟發有兩點。”安溪竹藤編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陳燕青說,“一個就是如何讓我們的手工藝,讓我們的非遺能夠科技化、數字化、市場化、接地氣;第二個是如何讓我們安溪的竹藤編有一個自己的標簽,自己的IP。”
“文創專家的作品‘診斷’,讓傳統技藝更具‘存在感’‘現代感’得到很大的啟發。提煉安溪文化核心元素‘承上啟下’,對于傳統技藝的傳承上是個很好的突破口。”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吳美珠說。
安溪縣有關領導表示,面對國內外市場,安溪提取當地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勢在必行,接下來,安溪將避免同質化的知識產權保護措施,思考傳統非遺如何與文創產品融合這一問題,并將文創產品做到量化生產。(黃如瑩 李小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