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安溪縣品牌興茶行動計劃之鐵觀音北京推介會暨北京(福建)會客廳•安溪名優特產品專場”活動在北京福建大廈成功舉辦。
活動現場,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咨詢小組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先德介紹了全球農遺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
“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核心區位于安溪縣的西坪、蘆田和虎邱三個鎮,總 面積40018.7公頃,海拔350至950米之間,總人口13.4萬人。遺產地森林茂密,水源豐沛,土壤以黃壤、紅壤、黃紅壤為主,十分適宜茶葉種植。”李先德說,獨特的氣候環境以及“天、地、人、種”完美結合的生產制作體系,造就了安溪鐵觀音獨一無二的“蘭花香”和 “觀音韻”。安溪鐵觀音茶文化系統2014年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022年入選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
李先德介紹,茶業是安溪的支柱產業,茶農通過參與種茶、制茶、茶產品精深加工、茶葉營銷等環節,實現就業、提高收入,安溪農民收入的70%以上來自于茶產業;安溪縣擁有豐富的茶樹種質資源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具有保育物種、涵養水源、調節氣候、保持水土作用。其中,茶樹栽培品種100多個,國家級茶樹良種6個;安溪產茶有1000多年的歷史,為中國茶產業發展做出3大重要貢獻:發明創制了“半發酵”烏龍茶制作技藝、發現了“鐵觀音”優良品種、發明了“短穗扦插”茶樹無性繁殖技術;安溪茶文化積淀深厚內涵豐富,水源林一茶園與村莊一農田與村莊一河流的傳統茶園種管模式景觀優美。
“我在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科學咨詢小組的同事,也是今年的評審委員會主席說,安溪鐵觀音是她喝過的最好的茶。”在主題演講尾聲,李先德說,希望安溪鐵觀音能被更多人品嘗到。
據悉,安溪鐵觀音是首批認定的國家級優良茶種,鐵觀音獨有的遺傳基因所蘊育出的“品種香”,加上安溪獨特的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而形成的“地域香”,再經過制茶大師采用烏龍茶半發酵技藝,歷經十道工序連續36小時制作形成的“工藝香”,三香合一,使得安溪鐵觀音具有獨特的“蘭花香”和“觀音韻”。(吳明娜)